教育扶贫:扶起生活新希望
教育扶贫:扶起生活新希望
发布日期:2018-07-21来源:青海日报字号:[ ]

  夏日的阳光温暖着古城西宁,青海大学的校园内,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步履匆匆的学子穿行其中……不仅显得生机勃勃,更是充满着青春的气息。

  下课铃声响起,合上书本,收起笔记,走出教室的张怀莲脸上带着一丝满足。刚刚结束的是她最感兴趣的一门课程——《动物病理学》。

  今年20岁的张怀莲是青海大学畜牧兽医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两年来的大学生活,让她看起来阳光开朗且充满自信。

  “很珍惜能来到这里学习和生活的机会,不能辜负每一天,一定要有收获!”说起来到大学的经历,张怀莲说得最多的两个词便是“感激和珍惜”。

  张怀莲家住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向化藏族乡上滩村,由于家境贫寒,对于高考成绩优异的她来说,上大学似乎正是一个改变命运的良好机会。但也正因为家境贫寒,她差点与大学“失之交臂”。

  “我和姐姐都考上了大学,可家里的情况根本不可能供养两个大学生,不仅拿不出学费,连生活费都成问题。”2016年,张怀莲全家的年收入还不到一万元钱,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两个女儿考上大学,原本是可喜的事情,却变成了当时一家人最大的烦恼。

  “那时候家里的开支基本就靠我一个人在外务工的收入,除去日常开销,剩下的钱真的是寥寥无几。”张怀莲的父亲张孝生说道。

  然而2016年下半年全省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在大通县的落实解决了一家人的烦恼:本科生一年补助6000元,重点本科还有民政部门额外奖励1000元……

  “学费足够了,怀莲在青海大学每年有7000元的学费补助,还有每个月400多元的生活补贴,自己只需要花钱买些生活用品就好,真是分担了我们太多的压力。我们家已经享受了党和政府太多的好政策,现在孩子们上了大学,等她们毕业有出息了,我们家的穷根也就消灭了。”说起孙女们上学的事情,72岁的李秀英不断重复着政策带给家里的改变,言语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幸运的并不只是张怀莲和她的姐姐,据了解,2016年和2017两年间,大通县为16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孩子实施了学历教育补助,帮助其中1100余名孩子完成了“大学梦”。不仅如此,在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等各个阶段,大通县均将好政策落实到户,保证了数以万计的孩子不输在学校这条“起跑线”上。

  “治贫先治愚,孩子才是未来的希望,教育扶贫工作是从源头上解决贫困的重要方式之一,今后我们会继续将这些好政策落实到地,坚决实现不让一户家庭因学返贫,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大通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田广林说。(陈 曦)




  • 国务院信息
  • 省政府信息
  • 州政府信息
省政府信息
视力保护:
教育扶贫:扶起生活新希望
来源:青海日报 日期:2018-07-21 字号:[ ]

  夏日的阳光温暖着古城西宁,青海大学的校园内,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步履匆匆的学子穿行其中……不仅显得生机勃勃,更是充满着青春的气息。

  下课铃声响起,合上书本,收起笔记,走出教室的张怀莲脸上带着一丝满足。刚刚结束的是她最感兴趣的一门课程——《动物病理学》。

  今年20岁的张怀莲是青海大学畜牧兽医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两年来的大学生活,让她看起来阳光开朗且充满自信。

  “很珍惜能来到这里学习和生活的机会,不能辜负每一天,一定要有收获!”说起来到大学的经历,张怀莲说得最多的两个词便是“感激和珍惜”。

  张怀莲家住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向化藏族乡上滩村,由于家境贫寒,对于高考成绩优异的她来说,上大学似乎正是一个改变命运的良好机会。但也正因为家境贫寒,她差点与大学“失之交臂”。

  “我和姐姐都考上了大学,可家里的情况根本不可能供养两个大学生,不仅拿不出学费,连生活费都成问题。”2016年,张怀莲全家的年收入还不到一万元钱,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两个女儿考上大学,原本是可喜的事情,却变成了当时一家人最大的烦恼。

  “那时候家里的开支基本就靠我一个人在外务工的收入,除去日常开销,剩下的钱真的是寥寥无几。”张怀莲的父亲张孝生说道。

  然而2016年下半年全省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在大通县的落实解决了一家人的烦恼:本科生一年补助6000元,重点本科还有民政部门额外奖励1000元……

  “学费足够了,怀莲在青海大学每年有7000元的学费补助,还有每个月400多元的生活补贴,自己只需要花钱买些生活用品就好,真是分担了我们太多的压力。我们家已经享受了党和政府太多的好政策,现在孩子们上了大学,等她们毕业有出息了,我们家的穷根也就消灭了。”说起孙女们上学的事情,72岁的李秀英不断重复着政策带给家里的改变,言语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幸运的并不只是张怀莲和她的姐姐,据了解,2016年和2017两年间,大通县为16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孩子实施了学历教育补助,帮助其中1100余名孩子完成了“大学梦”。不仅如此,在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等各个阶段,大通县均将好政策落实到户,保证了数以万计的孩子不输在学校这条“起跑线”上。

  “治贫先治愚,孩子才是未来的希望,教育扶贫工作是从源头上解决贫困的重要方式之一,今后我们会继续将这些好政策落实到地,坚决实现不让一户家庭因学返贫,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大通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田广林说。(陈 曦)

来源:青海日报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